中亞異象之旅:前是絲路驛站,今乃福音禾場

作者:Sandy

跨文化宣教事奉的呼召

我和先生Dylan在結婚後不久,便明確了神對我們跨文化宣教事奉的呼召。一方面,我們常有機會聽到「未得之民」的需要和呼聲,了解在10-40之窗中尚有好些信主比率低於2%的群體。他們大多在封閉的國家和地區,可能一生當中都沒有機會接觸基督徒,缺乏資源了解福音。另一方面,正如聖經所說,「這天國的福音要傳遍天下,對萬民作見證,然後末期才來到。」(太24:14)這節經文提醒我們,「萬民聽聞福音」和「主耶穌再來」在時間上的關聯,我們熱切期盼主的再來,也很自然會牽動向「未得之民」傳福音的迫切感。

有了共同的負擔和方向,我們開始積極尋求神學的裝備、事奉的操練,並在4年前加入一個跨文化多族裔的教會,試著跨出同文化的「舒適區」,為未來的跨文化事奉做準備。在未明確宣教工場時,我們對許多需要都保持一個開放的態度。隨著有更多機會參加穆宣訓練和短宣實踐,我們漸漸看到主所引領的方向。我們也開始思考,神會如何使用我們做為華人基督徒身分的優勢。透過几年的禱告,神把我們的目光聚焦在中亞地區。

絲路穆宣的呼聲讓我們對中亞地區有了更多的關注,這些國家大多是穆斯林國家,對西方較為排斥,但因著與中國經濟政策的往來,華人在這些國家有更多的機會取得簽證——這對長宣是很重要的。

邁開腳步,探索禾場

我們將中亞的三個國家列入異象之旅的計劃清單中,並花了很多時間聯絡這三國的工人,計劃旅程安排。但主的意念和道路高過我們自己的籌算,其中兩個國家的訪宣因為各種原因未能成行,這令我們感到些許受挫。想到使徒保羅在歐亞大陸交界的宣教線路被神調整的經歷,這提醒我們神有更好的安排。我們在這個過程中學習接受調整,重新規劃行程計劃,最終我們把焦點放在了U國。

經過數個月的準備,我們在今年的3月中旬邁開了異象之旅的腳步。當時,令整個世界不安的俄烏戰爭爆發不久,疫情仍在全球蔓延,各國的防疫政策使得跨國旅行尤為艱難。為了減少旅行開支,我們選擇到英國轉機至土耳其,再經由土耳其轉機到U國。出發前我們做了大量的功課,研究途經各國的入境防疫政策。感恩在出發前不久,我們得知U國取消了48小時核酸檢測的入境要求,這不僅免了在轉乘國做測試的麻煩,也讓我們省下了一筆開支。

經過近20小時的多航段長途飛行,我們終於踏上了U國的土地。這是一個古老的國家,它的地理位置處於中亞地區的中心,是古代絲綢之路的行經點,擁有3300萬的人口,遠超過周邊的中亞國家。

身處在這個伊斯蘭教國家,清真寺隨處可見。每天從清早5點多到晚上8點多,清真寺會多次發出宣禮員的頌唱,召喚這個國家中占人口比例百分之九十多的穆斯林一同祈禱。這裡也是中亞伊斯蘭學術中心,高大而古老的清真寺是當地人引以為傲的。然而,我們深知這些宏偉的建築並不能給虔誠的穆斯林帶來盼望,恪守伊斯蘭教的「五功」,也無法使他們得著永生之道,他們仍然是在黑暗中等待福音的群體。

跟隨耶穌的代價

「若有人要跟從我,就當舍己,背起他的十字架來跟從我。」(太16:24)

在U國,一個穆斯林轉變信仰成為基督徒,需要附上很大的代價。首當其衝的就是從家族而來的逼迫。

B弟兄是我們認識的第一個U國基督徒,他告訴我們,當他的家人知道他成為基督徒後,苦勸他回到伊斯蘭無果,就告誡他不可以公開信仰。後來在一次家族會議中,B弟兄被迫在耶穌和家族之間做出選擇,「我很愛你們,但我更愛耶穌,我不能否認祂⋯⋯」。此後幾天他成為無家可歸的人,睡過公園的椅子,也住過朋友家,後來住在教會聚會的地方。他為跟從主耶穌附上了代價,但我們在土耳其第一次見到他的時候,他是那麼地喜樂、熱情洋溢。神呼召他的家庭向維族人傳福音,他成為U國家庭教會第一個宣教士!

在首都,我們見到了家庭教會聯會的負責牧師H,他年少的時候因為偷盜入獄,主在夢中向他顯現,叫他讀聖經(在監獄中有人給他一本聖經)。出獄後他信主並熱心傳福音,也加入了教會。但因出獄後生命改變太大,竟然被警察誤以為「另有所圖」而再次入獄⋯⋯

因著遭受逼迫,U國的地下教會只能秘密聚會。當我們在S城拜訪一位當地教會牧者D,第一次見面他就和我先生Dylan緊緊擁抱在一起——在基督裡互為弟兄姊妹的身分在中亞顯得多麼寶貴和真切!他邀請我們參加隔天的主日敬拜,並邀請Dylan在聚會中分享見證。這個出乎意料的邀請讓我們既欣喜又緊張,我們十分感恩有機會近距離接觸當地家庭教會,但面對不同文化、語言,仍有些緊張。

這種局促不安的感受很快在當地弟兄姊妹的熱情擁抱中化解了。十幾位弟兄姊妹聚在一個信徒家中,D牧師用當地語言帶領敬拜、禱告和講道,並為Dylan的見證做翻譯。當他們知道我是第四代基督徒,就十分地羨慕,他們期待能有第二代和更多代的基督徒,他們期待這個群體能夠不斷擴大。D牧師分享到,不久之後他和妻子及5個孩子,將要被家庭教會聯會差派到另一個國家做跨文化宣教士。我們問到這個教會怎麼辦?他說其他家庭教會的牧師會來幫忙,因為神差遣他一家出去,神也會負責。

「微小」的U國家庭教會,正在用他們實際的行動,詮釋「施比受更為有福」這個真理!

拜訪當地的中國同工

透過B弟兄,我們不僅有機會接觸到當地的教會,還聯結到了幾個中國同工家庭。他們是首批被國內教會差派過來的工人,最早的已經在U國有9年時間。和他們交往接觸的過程中,我們能夠感受到華人肢體的那種親密——沒有語言、文化的障礙,對事奉的熱心和對呼召的忠心持守。

他們坦誠分享了這些年來的心路歷程,當他們帶著一腔熱血來到這片土地的時候,跨文化的衝擊和挑戰接踵而來。面對生存的需要,他們沒有足夠的精力來學習語言,語言障礙又使得生存和生活充滿艱難。剛開始幾年有國內教會的支持,但隨著國內政策的緊縮,漸漸地他們失去了後方的支持,缺乏資源和精力來開展福音工作⋯⋯如今的他們成為商人(營商模式),已經可以如同本地人一樣生活,但因為安全考量需要非常低調⋯⋯

在分享中,我們能夠感受到他們走過這些年的艱辛和掙扎。在尚未有「跨文化」裝備的狀況下被差派,需要面對家鄉教會的「高期待」和現實狀況的「高挑戰」,他們實在是非常不容易的「先鋒部隊」。但對於後來的工人家庭,他們曾經的艱難歷程,卻能夠成為寶貴的經驗;他們默默無聞,但卻實實在在為對中國教會的XJ做出了貢獻!

中亞異象的延續

出發之前,我們並不知道此行能不能明確未來的禾場,感恩神已經透過這段旅程回答了這個問題。祂將中亞地區作為整體放在我們心中,又在我們複雜密集的行程計劃中關閉了兩扇門,最終讓我們聚焦在U國,甚至能夠近距離接觸到當地的教會、牧者、弟兄姊妹,這真是超出我們所求所想!

出發之前,我們帶著「走出去、給出去」的心志;但這次旅程之後,我們才發現自己是被祝福的對象——我們受到當地主內肢體的熱情接待,聽到牧者們生命的見證和跟隨主的代價,看到微小的教會在中亞地區不僅為主「堅守不屈」,並且還滿有信心和喜樂地給予(將教會的牧者作為宣教士差派到海外其他未得族群中),中國工人在缺乏資源的條件下忠心持守跨文化事奉的呼召⋯⋯

返程之後,我們有很多的反思。究竟我們當以怎樣的身分來服事這個群體和當地教會呢?身為華人基督徒,神將會把我們放在一個怎樣的角色中呢?

在旅程中,我們有機會和一些有資歷的宣教士和機構負責人見面。這些長輩們提到,近年來,國內的教會對宣教越來越有負擔,相信當有關政策更加開放,會有大批的工人出來,他們有受苦的心志,但缺乏跨文化經驗和資源平台。

他們均提到這樣一種角色,不僅是以傳統型宣教士的角色,在當地紮實地學習跨文化,把福音帶給當地人,服事當地教會;也特别需要一种策略型宣教士的角色,既能够理解国内教会的背景和文化,同时又能够明白西方文化,成為聯結中西方宣教資源的橋樑,預備幫助後來的中國工人可以「軟著陸」。

返程之後,經過一段時間的整理和探索,我們開始了差派機構的申請,有機會在一些禱告會平台分享這次異象之旅的感動,並期待自己能夠在神國度事工中被主使用。我們相信,宣教事奉不是個體的呼召和感動,它需要被傳遞,需要加入到神國度的網絡中(教會、機構、神學訓練),才能夠產生深遠的果效。我們也深信,那雙看不見的手,正在殷勤促成這工。

*Sandy姊妹,第四代基督徒,在國內家庭教會成長、事奉。2015年婚後移居芝加哥,2021年底完成跨文化研究專業。先生Dylan於2009年信主受洗,職業為電腦軟件工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