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會快報#2: 前行的動力 – 同一心靈,高舉基督

導讀:

回顧基督徒大會的第二天,從早晨到夜晚,經歷了三堂大堂信息、兩場福音聚會以及12個專題講座。感謝神的奇妙帶領,弟兄姊妹全然沉浸在屬靈的餵養中,深深經歷主豐盛的恩典與慈愛。願主的名在這地被高舉,願基督在我們每一位弟兄姊妹的生命中照常顯大,榮耀歸於祂!

精彩回顧

1. 12月27日晚堂信息感言 – 李爱敏姊妹

前天晚上于宏潔牧師的講道圍繞著“重建耶路撒冷”,讓我很有感觸。他講到尼希米的故事:當尼希米面對破敗的耶路撒冷城牆,並沒有停留在抱怨或嘆息中,而是夜裡起來巡視,心裡背負起重建的使命,並帶領百姓齊心協力完成了重建。這讓我反思,生活中我們是不是也常常只看到問題,卻沒有付諸行動?

牧師提醒我們,不只是發現問題,更要積極參與解決問題。像尼希米一樣,把大家的力量聚合起來,一起去修復破碎的地方。今天的教會和社會其實都需要這種團結和行動,而不僅是停留在批評或旁觀中。

牧師也引用了羅馬書12章,指出我們不能效法這個世代,而是要不斷更新自己的心意,去尋求神的旨意。尤其在這個變化快速、壓力巨大的時代,我們更需要牢牢抓住神永不改變的愛與應許,活出與眾不同的生命。

聽完講道後,我覺得自己不僅要在信仰上更加堅定,還要學習像尼希米那樣,把行動和信仰結合起來。接下來,我希望能更參與本次大會的服事,同時也在生活中以積極的態度面對挑戰,和大家一起努力。無論做大事還是小事,都能透過行動傳遞神的愛。願神帶領我們每一個人,在破碎的環境中成為祂所使用的工具!

2.大會花絮回顧:

(花絮一:早禱)
(花絮圖二 :議題平台)
(花絮圖三:飯食)
(花絮圖四:兒童)
(花絮圖五:Grace)
 (花絮圖六 :小組事工)
(花絮圖七:福音聚會)

3.回顧大堂信息

早堂研經——無名的工人

經文:使徒行傳11:19-26

講員:馮浩鎏牧師

引言

馮牧師以北非和伊朗教會在逼迫中復興作為引言,並引用《以賽亞書》43:1-2的經文:

“你不要害怕,因為我救贖了你。我曾提你的名召你,你是屬我的。你從水中經過,我必與你同在;你趟過江河,水必不漫過你;你從火中行過,必不被燒,火焰也不著在你身上。”

他回顧教會歷史,指出逼迫反而讓教會更加興旺。同樣,使徒行傳中的教會復興並非始於13章,而是從8章耶路撒冷教會遭大逼迫就開始了。基督徒面臨嚴峻、廣泛且系統性的逼迫,甚至連“掃羅也喜悅教會的逼迫”。那麼,基督徒如何應對這樣的挑戰呢?馮牧師從《使徒行傳》11章19-26節中指出了三個應對的方向:

生命委身的突破——無名的工人

使徒行傳11:19:“那些因司提反的事遭患難四散的門徒直走到腓尼基和塞浦路斯,並安提阿;他們不向別人講道,只向猶太人講。”

經文中的“那些”,代表了千千萬萬的無名工人,他們“隨走隨傳”。內地會的圖書館中,有如超市般排列的一排排檔案,每一份檔案都記錄了一位為中國奉獻一生的傳道人。他們的名字或許未曾出現在歷史的文獻中,但他們的名字卻必被記載在上帝的國度中。

例如,1900年,超過一萬名內地會宣教士默默耕耘於陌生的土地上。使徒行傳中的門徒因患難四散,身為難民,前途不明朗,生活不穩定,但仍然傳講主耶穌。他們不是一夜之間成為宣教英雄,而是日常生活中就“隨走隨傳”,因為他們的生命中心就是耶穌基督!

敬畏神的心

為何使徒行傳中的基督徒有如此大的信心?

使徒行傳2:43:“眾人都懼怕;使徒又行了許多奇事神蹟。”

經文中的“懼怕”,英文為“awe”,意為敬畏。這份敬畏使主將得救的人天天加給教會。1904-1905年的威爾士復興便是一個例證。埃文·羅伯茨帶領屬靈復興運動,一年內超過十萬人信耶穌,以至酒吧倒閉,被偷的物品物歸原主,甚至馬車車夫對馬都更加禮貌。

同樣,使徒行傳4:12:“除他以外,別無拯救;因為在天下人間,沒有賜下別的名,我們可以靠著得救。”

使徒行傳4:13:“他們見彼得、約翰的膽量,又看出他們原是沒有學問的小民,就希奇,認明他們是跟過耶穌的。”

彼得、約翰不懼怕官府,也不懼壓力,只單單敬畏神!

一位中國弟兄在工程質檢工作中三次拒絕老闆以現金賄賂換取簽字的要求,甚至面臨太太和孩子安全的威脅。但因敬畏神,他堅守正道,而太太更鼓勵他:“我願意嫁給你,是因為你願意跟隨神。如果你不敬畏神,我們所擁有的一切都不再有價值!”

放下優越感

使徒行傳11:20:“但內中有塞浦路斯和古利奈人,他們到了安提阿也向希臘人傳講主耶穌。”

此處傳講的核心不僅是個人救恩,更是打破民族優越感,將耶穌的福音傳給所有人。有一次洛桑會議中,直到第四天都沒有用中文敬拜詩歌,一些華人弟兄姐妹開始抱怨。但一位牧師選擇跪下為這些弟兄姐妹禱告,希望華人能夠放下民族的界限,成為各民族的助力,而非阻力。

使徒行傳11:20-24中多次提到“主”,門徒們堅信基督的主權。正如戴德生所言:“若基督不是全然的主,祂就全然不是主。 If Jesus is not Lord of all, He is not Lord at all”

屬靈信心的突破

使徒行傳11:22-24:

“這風聲傳到耶路撒冷教會人的耳中,他們就打發巴拿巴出去,走到安提阿為止。他到了那裡,看見神所賜的恩就歡喜,勸勉眾人,立定心志,恆久靠主。”

門徒看到的不是困難,而是神所賜的機會。他們立定心志,恆久靠主,並看見自己與他人一同侍奉的可能性。如同巴拿巴成就保羅的事工一般,我們也要成就他人。

建立門徒的突破

使徒行傳11:25-26:

“他們足有一年的工夫和教會一同聚集,教訓了許多人。門徒稱為‘基督徒’是從安提阿起首。”

“基督徒”意為“跟隨耶穌的人”。歷史記載,這些基督徒甘願埋葬毫無親屬關係的痲瘋病人。他們的生命見證對世界帶來深遠的改變!

高舉基督,活出基督的生命,我們將見證世界的更新!

早堂實踐——主題信息:信心的提升

經文:希伯來書11:3,6

講員:黃約瑟牧師

感謝神帶領黃牧師第四次來參加大會,以幽默謙卑的語調與心態分享他在主裡信心增長的歷程。

黃牧師首先回顧了他從1991年12月開始在撒哈拉沙漠向當地穆斯林傳福音的經歷:2003年建立了禮拜堂,2015年禮拜堂被燒,2017年他回去參加新建的禮拜堂,當地人因基督徒沒有因禮拜堂被燒而怨恨他們,反而奉神的名祝福他們而深受感動。神的福音藉著這些基督徒所活出愛的生命而傳揚開來,以至於現在在那裡已經建立基督徒學校。黃牧師藉著這個見證激勵我們不要以為向穆斯林、猶太人或印度人傳福音很難,因為成事的不是在於我們,乃是在乎神。

黃牧師指出,我們都願為神做大事,但為神爭戰需要被提升的信心。信心怎樣才能被提升,將成為他這三天信息的主題。

黃牧師藉著分享查爾斯.斯坦理牧師的見證告訴我們:當我們處在一個危機四伏的環境中,必須像但以理那樣,將眼目定睛在神那裡。

黃牧師接著以自己的成長過程,生動地分享了神是怎樣帶領他,由當初只是知識上對神的豐富認識,到對自己信心的懷疑,以至於三年沒有參加聚會,再到被神使用,親歷各種驚險的屬靈爭戰。他所分享的那位24歲女孩被鬼附12年,藉著黃牧師和其他基督徒的禱告而被釋放的事件,讓我們的心跟著跌宕起伏,如親臨其境,也深深感受到神奇妙的帶領。祂是那位「萬事都互相效力,叫愛神的人得益處,就是按祂旨意被召的人」。 (羅馬書8:28)。

黃牧師勉勵我們,不要滿足於只停留在初信階段,而要立志為神做大事,因為這也是神對我們的心意:必須前行!

當然,神量著我們的能力來使用我們,若祂用我們,必是祂認為我們已經預備好了。然而,問題在於,我們是否有願意被神使用的心志?是否在祂面前存謙卑順服的心?當我們願意順從神的帶領時,就會明白什麼是「 信就是所望之事的實底,是未見之事的確據」。 (希伯來書11:1)

為今天黃牧師的信息感謝神,也期待神藉著他的口,在接下來的兩天向我們釋放更多屬天的信息,激勵我們前行。

前行的動力-同一心靈,高舉基督

經文:哥林多前書 2:2 

講員:于宏潔牧師

主題經文:我曾經定了主意,在你們中間不知道別的,只知道耶穌基督並祂釘十字架。(林前 2:2)

于牧師以風趣的方式邀請大家為自己能坐下來專注聆聽70分鐘的講道而鼓掌。他指出,在現今的教會中,超過30分鐘的講道已經不多見,而會眾能夠如此渴慕地坐在那裡聆聽更是難得。接著,他語重心長地勉勵大家,要帶著誠心、充足的信心,以及期盼的心來到神面前。因為神絕不會讓我們空手而回,正如進入耶穌的「美容院」,祂必會改變我們的生命。

于牧師提到,這是他第一次來到芝華,對此地並不熟悉。然而,當聽到林恆志牧師介紹芝華的宣教事工時,他心中非常感動。他深刻感受到聖靈在不同的人身上,以各樣方式同工,為著那榮耀的國度而努力。他感恩神使芝華在這世代中懷抱使命,為主忠心事奉,實屬可貴。于牧師也呼籲大家持續為宣教機構和事工切切禱告,並記念那些在世界各地為主使用的宣教士們。

于牧師帶領大家回顧昨晚的信息,提到疫情所帶來的挑戰。他提醒我們,神讓這些問題顯露出來,是為了幫助我們重整生命。在這段期間,我們身邊出現了許多美好的見證。儘管面對困難,他們仍不斷成長;待疫情過後,教會的人數增長了,生命也得著了穩固的建造。因此,今日的關鍵不在於環境如何,而在於我們如何看待自己所處的環境。

于牧師指出,未來我們可能會面臨更多類似疫情的困境。如果過去兩年我們沒有學習到該學的功課,那麼,下一波挑戰來臨時,我們將如何應對?忙碌已成為這個世代的普遍問題,如何在忙碌中回應神,是我們需要思考的課題。他提醒我們,不能將問題一味歸咎於外在環境,因為從神而來的恩典遠大於這世界的壓力。使我們得以勝過世界的,是藉著耶穌基督而來的信心。最後,于牧師誠邀大家一同反思,如何在各樣挑戰中,繼續靠主前行。

于牧師問了大家三個問題:

1.你有沒有很清楚明確的人生標桿?清楚到一個地步,你可以用三到五句話就能回答出來?這是深思熟慮的發自真心的答案。

2到底這個標桿是否合乎神的旨意,並且具有永恆價值呢?一個有永恆價值的標桿一定是合神心意的標桿。

3.你現在正在全力以赴地向著這個標桿跑去嗎?

這幾個問題並非考試题,而是要來真的,要思考「我們該如何打好人生的下半場」?人生的上半場往往專注於追求成功、名利和他人的肯定;而下半場則應從這些追求中轉向追求意義和價值,并寻求神的肯定。這跟年齡無關,卻與基督有關,我們應該在生活的每個層面都與基督有關。我們常常有軟弱,但不能讓軟弱長期地困擾我們,基督是我們最珍貴的目標,也是我們重新得力的秘訣。我們向前行走的動力,正是基督的愛。

于牧师也指出:從永恆看今生,用今生換永恆。我們人生中太多的苦難,無論信主、不信主,所面臨的處境幾乎都一樣,我們如何看待苦難呢?要知道,約伯記不是講苦難的書,而是講神的榮耀的書,它告訴我們神的旨意和工作如何通過苦難作背景作工在我們身上。我們不應該透過苦難來看神,而是要透過神來看苦難。于牧師坦言說曾經的他就是透過苦難來看神,他就有很多的困惑、灰心失望、埋怨和憤怒,但若透過神來看苦難,那麼流淚谷就成為泉源之地,後來有同樣經歷的人也在他們身上得到了祝福。

A. 我們的神及祂的旨意是一直往前的

彼前 4:7

啟 22:12/林後 5:10

耶穌的榜樣:路 13:33

主題經文帶出了一個信息:保羅心中獨一的標桿就是耶穌基督並祂釘十字架。這是我們榮耀的使命和該過的生活。這次大會的主題“必須前行”,是因為我們要知道整個的世代一直往前走,而“必須前行”表明神的旨意也在一直往前走,神和祂的旨意是一直往前的。彼前 4:7 說到萬物的結局近了,整個世界朝著終局往前走,彼得勸勉我們要謹慎自守,警醒禱告。啟 22:12 帶出審判,然而,當我們還在時間裡活著的時候,所有的審判其實都是恩典,因為神要潔淨我們的污穢,使我們得以進入永恆。啟 22:11 的四個“仍舊”,讓我們看到神的任憑是最可怕的審判。不要隨便“仍舊”,所有的人若不在長進,就一定在墮落,靈命就是不進則退。耶穌是“必須前行”的榜樣,當希律要殺耶穌的時候,主耶穌並不理會,主說不管發生什麼,“今天、明天、後天,我必須前行”。而我們也要抓住屬靈的機會,必須前行。

B. 同一心靈,高舉基督

1)基督是神旨意和萬有的中心

西 3:11/西1:16-17/腓 2:9-11

現今的世代裡,有太多的基督徒不是以基督為中心,他們徒有宗教的外表,並沒有聖靈的內住,而教會該有的影響裡也沒有發揮出來。

基督是神旨意和萬有的中心,基督不僅是一切,在一切之中,而且萬有是靠著祂造的,為祂而造。整個神的旨意集中在神兒子身上,你我完全是為著祂而被造。還有很多經文都如此顯示:啟示錄 4:11、以賽亞書43:7,顯示出萬物的被造都是為著神的榮耀。

若我們沒有看到這點,我們就會卡在困難中,看不到出路。然而,所有的出路都在耶穌基督身上。于牧師幽默地借用馬英九的話修改了一下:第一條,耶穌是一切問題的答案;第二條,若還有問題,請參考第一條。他告訴我們在他的經歷中,他發現無論多大的問題,一帶到神面前,就會迎刃而解。不是困難消失了,而是我們得到了屬天的智慧和足夠的恩典,我們得到了耶穌這條出路。請記住,所有屬天的祝福都在基督裡。

當我們把耶穌放在我們生命中,成為我們的中心時,我們的整個生命都不一樣了,所有的環境和遭遇都在提醒我們要來經歷基督,得著基督。萬事互相效力,為的是叫我們像耶穌。

2)當同心高舉基督,使祂在凡事上居首位

西 1:18/林後 5:9

我們若當基督徒時間久了,可能會出現一種屬靈的抗體,似乎聽到一些話時,我們都懂,其實不懂。我們真知道“祂在凡事上居首位”的意思嗎?

到底,誰才是太陽?在屬靈的次序中,誰是中心?答案很清楚:基督是中心!我們的一切都應該圍繞基督而運行,這是神所設定的秩序。

然而,雖然我們明白這個道理,但在現實生活中,許多基督徒家庭的次序卻常常顛倒。孩子成了家庭的中心,所有事情都圍繞孩子進行——去哪裡都準時,唯獨去教會崇拜可以隨意放鬆。這樣的教導方式,其實是在潛移默化地告訴孩子:神並不是生命的中心。

我們需要重新檢視自己的生活,讓基督回到祂當有的位置,帶領我們走在神所喜悅的道路上。“以別神代替耶和華的,他們的愁苦必加增。”(詩 16:4a)

C. 前行的心願在於我們,前行的能力在於神

1)前行的心願:主愛的激勵

林後 14-15

神看重我們的心願。往往問題不在於我們能不能做到,而在於我們願不願意去做。保羅的一生斷送在耶穌基督的顯現上,當他遇到耶穌的時候,他被耶穌的榮美所吸引,他放棄他當時所擁有的光明前景,毅然踏上跟隨基督的道路,他把自己的生命奉獻給神。他的奉獻是出於主愛的激勵,甘心樂意並信順服地為主擺上他的一生。

2)前行的能力

a)基督是我們的生命:西 3:4a/林後 4:7/腓 1:20b-21a

于牧師借著老母雞和老鷹的對比提到兩件事情:

  • 不同的生命一定有不同的表現
  • 不同的表現一定有不同的生活方式和境界

神把基督的生命放在我們裡面,成為我們的生命。寶貝放在瓦器裡,祂有莫大的能力,不是出於我們自己,乃是出於神。我們的能力有限,但神的能力無限,祂把我們帶到盡頭,讓我們經歷能力有限,這是恩典,因為祂要我們經歷基督,讓基督成為我們的生命,基督就是我們的寶貝,藉著祂,我們可以勝過苦難,並成為別人的祝福。基督不僅要內住在我們裡頭,更要替代我們,以致於“不再是我,乃是基督在我裡面活著”。

反思:

  • 不要把我們的現況跟別人作比較,而是把這些帶到神面前,看看到底出了什麼問題,擺在基督的天平上,想想,我們真享受神的同在嗎?
  • 早上沒有三分鐘的時間去與神相遇,這樣對嗎?

4.回顧專題講座,聆聽學習感言

專題:AI,福音,與基督教倫理:威脅還是契機

講員:黃嘉生牧師

(撰稿:徐豐弟兄)

黃嘉生牧師今天講了在人工智慧(人工智慧)時代如何使用人工智慧,以及面對存在的風險。黃牧師講到隨人工智慧的迅速發展,其在社會和科技領域的應用已經展現出巨大潛力。然而,人工智慧技術也帶來了相應的風險,尤其是在道德倫理、政治正確性和社會影響等面向。人工智慧生成內容可能在無意間傳遞偏見或錯誤訊息,甚至導致“一本正經胡說八道」的現象。這種結果實要求我們謹慎審視AI的輸出,同時不斷優化技術手段,以確保生成的內容符合真實與正確的標準。

儘管如此,人工智慧也可以在傳播福音的工作中發揮重要作用。例如,通過AI的文本生成和語言模型技術,可以高效創建聖經解釋、講道輔助資料以及信仰相關的教育內容。這種技術在跨文化傳遞福音、翻譯復雜宗教文本以及與不同語言和文化背景的團體溝通時,具有重要意義。

在使用AI輔助福音傳播時,有幾個關鍵點要注意:

檢索-增強-生成模型的應用:這一招術能從真實資料中檢索相關信息,通過增強產生的內容來確保其準確性與權威性。

重新產生與校正機制(再生):在人工智慧生成內容偏離核心思想或事即時,需要及時對其進行調整和優化。

生成的效率與準確性:人工智慧的輸出質量高度依賴於輸入的提示內容。通過精心設計的提示可以更好地引導生成符合聖經教義和福音原則的內容。

確保人工智慧技術用於福音事工的正確性,需要技術開發者與宗教領袖的緊密合作。在設計和使用這些技術時,既要維護基督教教義的核心價值觀,也要因應可能存在的技術偏差風險。例如,使用人工智慧生成的宗教內容時,必須引進人工審核與校對機制,防止不當訊息誤導受眾。

感受

人工智慧作為工具,既蘊藏風險,也帶來福音傳播的新契機。在應用人工智慧服務於宗教和倫理事業時,我們需要謹慎而積極地探索,確保技術的進步始終服務於人類的信仰與價值觀。這不僅是對科技術責任的體現,更是對福音傳播使命的堅守。

專題:不落入疲於奔命的年輕父母(感言1)

講員:胡慧玲

(撰稿:李蘭英姊妹)

在當今社會,許多父母將精力投注在孩子的課外活動和成績上,常常強調“不能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讓孩子從小就被各種競賽、培訓班所包圍。鋼琴課、繪畫班、奧數比賽、游泳隊等,這些看似為孩子未來鋪路的活動,卻常常讓孩子承受巨大的壓力,心中充滿焦慮,甚至迷失自我。然而,身為父母,我們是否忽略了孩子內心深處的平安與喜樂呢?

《羅馬書》15章13節提醒我們:「願賜盼望的神,因信將諸般的喜樂和平安充滿你們的心。」神的平安與喜樂才是孩子心靈成長的基礎。父母的屬靈生命,才是孩子真正的起跑線。身為父母,我們不僅要關注孩子的成績和才藝,更要關注孩子的心靈是否在神的恩典中得到滋養。我們需要在神的話語中找到安慰和力量,以幫助我們的孩子在面對外在壓力時,學會依靠神,擁有內在的平安與喜樂。

《箴言》22章6節說:「教養孩童,使他走當行的路,就是到老他也不偏離。」這節經文提醒我們,教育孩子的核心是幫助他們建立正確的價值觀和世界觀,而這正是透過培養孩子的內在世界來實現的。單純的技能培養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幫助孩子擁有健全的心靈。身為父母,我們的眼光和接納對孩子的自信心有著至關重要的影響。我們需要欣賞並鼓勵孩子的獨特之處,幫助他們在青春期時,依然保持一顆正直與純潔的心,能夠堅守信念,不被外界誘惑所迷惑。

此外,父母的屬靈生命對孩子的成長也同樣至關重要。 《馬太福音》11章28節提醒我們:「所有勞苦擔重擔的人可以到我這裡來,我就使你們得安息。」身為家庭的支柱,父母必須定期充電,保持與神的親密關係。這樣,我們才能從神那裡獲得力量,在育兒的道路上不至於疲憊不堪或失去方向。屬靈同伴和成長小組也能為我們提供支持和幫助,讓我們在與他人共同成長中得以滋養和充實。

總之,父母的屬靈生命和內心的平安喜樂,才是教養孩子的根基。只有我們在神的愛中得到滋養,才能將這種平安與喜樂傳遞給孩子,幫助他們在成長過程中保持心靈的健康與穩定。透過這樣有神同在的教養方式,我們不僅能夠幫助孩子在學業和生活中茁壯成長,更能讓他們在面對未來挑戰時,擁有從神而來的力量與智慧。

專題:不落入疲於奔命的年輕父母(感言2)

講員:胡慧玲

(撰稿:李愛敏姊妹)

胡慧玲牧師的講座,讓年輕父母不再焦慮

課後感想:放下焦慮,活出信心

今天聽完牧師的講道,我感覺心靈被重重敲醒。牧師分享了關於年輕父母焦慮的問題,句句觸動我的心,特別是當她說到我們父母總是想掌控一切的時候,我真的特別有感觸。

1. 為什麼我們總是那麼焦慮?

牧師講得很對,焦慮常常來自我們覺得「失控」。身為父母,我也經常操心孩子的學習、朋友,甚至未來的一切。其實,說穿了,就是覺得只有我能讓事情變好。但今天的講座讓我明白,孩子的未來在神手裡,不是我的掌控能決定的。 《箴言16:9》說得好:「人心籌算自己的道路,惟耶和華指引他的腳步。」 這句話真提醒了我,信靠神比我的擔憂更重要。

2. 為什麼要比較孩子呢?

牧師也談到“別人家的孩子”現象,這真的讓我很紮心。社群媒體總是曬出一些看起來完美的孩子和家庭,讓人忍不住開始懷疑自己做得不夠好。其實,這些比較只會讓我們越來越焦慮,越來越迷失。牧師提醒我們,每個孩子都是上帝特別創造的,他們獨一無二。我需要學習為自己的孩子感恩,而不是總是期待他們像別人的孩子一樣。每個孩子都有獨特的特質,哪種特質更好?正確的回答是:“都好”!

3. 我對寵物都比對孩子寬容?

還有一點特別觸動我的是,我們對寵物的容忍往往比對孩子更多。仔細想想,這真是太對了!寵物犯錯時我往往一笑置之,但孩子一犯小錯,我卻常常忍不住發脾氣。其實,孩子也在學習成長,犯錯是正常的,我為什麼對他們這麼嚴格呢?今天我意識到,我應該多一些寬容,讓他們有機會慢慢成長,而不是逼著他們「必須完美」。

4. 我該怎麼做?

牧師分享了三個很實用的方法:

禱告交託:將一切擔憂告訴神,祈求祂的幫助,而不是獨自承擔。最好有一個小組互相支持與陪伴。

調整優先順序:不要只追求外在的成就,例如「好成績」或「好面子」。多花時間陪孩子,並真正了解他們。

感恩生活:每天想三件值得感恩的小事,比如孩子的一個開心笑容,或是一家人能安靜共吃一頓飯。感恩真的能帶來內心的平安。孩子有時不懂感恩,可能是因為那並不是他想要的東西。

今天的講道讓我明白,孩子的未來是神的計劃,不是我的負擔。身為父母,我們只需要盡心盡力,然後把一切交託給神。焦慮無法解決問題,但信心可以帶給我們力量。我要學著放下對孩子和生活的過度操控,學著相信神的安排。我相信,靠著祂的恩典,我能做一個更平安、更有愛的父母。願神賜給每位父母力量,幫助我們放下焦慮,活出信心與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