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滿足 Z 世代對耶穌的渴望

作者:Patrick Miller , Kyle Richter  ( 感謝【福音聯盟】惠賜芝華宣道中文轉載權 )

上帝的聖靈正在 Z 世代的心中運行。全國各地的大學事工和教會都注意到,每週查經班和小組人數爆棚,這在以前根本不可能。不到一年的時間裡,我們大學事工的每週聚會人數翻了一番。在我們看來,聖靈正在引導年輕人,讓他們比前幾代人更加渴慕屬靈上的滋養。

我們注意到這代人對神的渴望,於是我們調整了做法,能更好地向 Z 世代宣講福音,提供門訓。雖然這些努力不能完全解釋我們所看到的屬靈復興——畢竟,那是上帝的工作——但我們提出五種事工實踐,可以幫助教會和大學事工接觸美國這些第二年輕的一代人。

一、宣揚悔改和饒恕是一種生活方式

在這個用數碼科技打造出來的虛假矯情、看似完美的世界裡,Z 世代渴望透明真誠。但是誠實會帶來風險。如果他們排擠我?如果他們不喜歡我?如果我太過了?那我該怎麼辦?福音創造了一個讓我們真誠面對自己缺點,同時也可以互相接受不完美的環境。的確,就像提摩太·凱勒在《婚姻的意義》裡所說的,「我們自身的罪惡和缺陷比我們願意承認的要多的多,但與此同時,我們在耶穌基督裡得到的愛和接納也比我們所希望的要多的多。這就是福音。」

這就是爲什麼我們的講道強調,悔改和饒恕不是一次性事件,而是一種生活方式。一方面,終生悔改的呼召提醒 Z 世代,他們並不完美,上帝邀請他們在團體中誠實地懺悔。另一方面,神已徹底饒恕我們的罪,這個應許告訴我們,不管是怎樣的罪,都不會將我們與神或與人隔絕。

困擾 Z 世代的棘手問題很多,如性、性慾、性別和毒癮——這些問題會讓人在羞恥和躲避中不斷的惡性循環,愈演愈烈。與其對這些問題避而不談,我們必須肯定集體懺悔和赦免的益處,在成聖的一生道路上,這必不可少。我們所有的講道中,都一定要讓人感受到約翰說過的話:「我們若認自己的罪,神是信實的,是公義的,必要赦免我們的罪,洗淨我們一切的不義」(約壹 1:9)。

二、強調歸屬感

Z 世代厭倦了網絡個人主義的空虛和孤立,他們渴望成爲一個更大的事物的一部分。他們渴望的不僅僅是個人有目標,他們需要一種植根於強烈歸屬感之上的集體目標。

大多數教會的問題不在於它們讓人有太多的歸屬感(例如,不適當地邀請非基督徒成爲教會成員、接受聖禮或讓他們上講台來教導),而在於它們給人太少的歸屬感。通常,教會要求人先接受基督信仰,才能參加各種那些給人帶來歸屬感的活動,但這就給人帶來了障礙。此外,教會爲培養歸屬感所提供的機會也太少。這就是爲什麼我們教會籌劃了許多社交活動,比如週末搞各種活動促進關係——退修會、郊遊——來幫助 Z 世代的學生建立聯繫。出於同樣的考量,我們挑戰事工帶領者和教會成員去結識新來教會的人,保證他們不會孤孤單單一個人坐在那裡。

在過去的一年裡,我們經常強調「你屬於這裡」這個信息,在講道時講,在小組裡講,我們做成標語,帶到校園裡去。當學生來參加聚會時,我們總會用這句話來鼓勵他們,提醒他們,他們渴望加入一個宏大的事業,爲世界做出貢獻的願望只有在那公義、良善、真理和美好的君王裡才能找到。

我們看到,許多人歸信不是因爲他們先相信福音,然後在我們的社區裡找到自己的位置。恰恰相反:他們先是在我們這裡找到歸屬感,然後通過觀察我們的生活,他們想相信福音是真的,然後他們就開始探尋,直到找到真理的福音。

三、在教會和家裡都大行好客之道

光說不練可不行。教會必須要對 Z 世代表示極度的關注和熱情。對我們來說,這意味著從大學生第一次踏入教會那天直到他離開爲止,這期間我們都要特意、特別地關懷照顧他們。我們會滿臉帶笑地迎接他們,我們會記住他們的名字,我們會馬上把他們介紹給教會裡的其他人士,他們離開之後,我們也會繼續保持聯繫。如果他們有一陣子沒來教會了,我們會告訴他們,我們很想念他們。我們訓練帶領者,讓他們邀請學生到家裡來吃飯。

因爲全球疫情的緣故,許多人都待在家裡閉門不出,一年之後,Z 世代十分渴望能有人和他們說說話,就像耶穌當年對待罪人、門徒和法利賽人那樣。耶穌和各樣的人一起吃飯,祂的事工有點像一個流動的宴席,祂打破文化常規——問問那個用自己眼淚爲耶穌洗腳的女子吧——通過同桌吃飯,祂就能通過行動傳達一個深刻的真理:上帝也要你坐到祂的桌旁來。

教會也需要鼓勵幫助老一代的基督徒積極參與進來。Z 世代的人不是隻想來吃免費大餐,他們想找人生導師。老一代的基督徒不要只是享受退休生活,他們應該利用自己空閒下來的時間把福音的種子撒到下一代人的心田裡。教會可以鼓勵老一輩的教會成員通過指導課程來帶領小組的年輕人。不止如此,主日禮拜後閒聊一會兒,一起喝杯咖啡或者共進午餐,這些不那麼正式的聚會也可以起到同樣的作用。

四、擁抱富有表達力和參與性的敬拜

我們希望大家謹慎行事。有一些人會說,某種特定風格的音樂、禮儀或燈光就是 Z 世代想要的。然而,Z 世代很多樣。有些人喜歡低派(low churches),有些人則喜歡高派(high churches)。有些人會對乾冰和燈光嗤之以鼻,有些人恰恰相反。有些人喜歡傳統樂器和歌唱,有些人則想要轟鳴的吉他和鼓聲。從我們的經驗看來,並沒有一個放之四海而皆準的 Z 世代敬拜標準。

不管是哪種風格的敬拜,我們看到一個共同點:Z 世代不想在敬拜中袖手旁觀。他們想學讚美詩歌,大聲唱出來。他們用身體來敬拜——無論是舉手禱告還是跪下讚美。他們想禱告,在心中、和會眾一起與神相遇。他們想表達他們學到的真理:耶穌是王。他們想要注意周圍的人,而不是獨自敬拜耶穌。他們向自己所屬的這群人歌唱,和他們一起歌唱。

每個教會有各自的傳統,你教會的敬拜儀式對一般的 Z 世代參加者來說可能顯得很呆板。無論是那種感覺像表演的「特別音樂」、靜止不動的身體,還是怯生生的歌唱——這些都在告訴 Z 世代:你可能並不真正相信自己所說的話。因此,不要把你的敬拜看作是一種被動消費的產品,敬拜應該是代際參與的集體行爲。邀請教會裡的每個人都忘記自我,一起來敬拜神,讓 Z 世代對主的熱忱鼓勵比其他敬拜者的心,不管是比他們年輕還是年老的人。老一輩和年輕一輩在敬拜中彼此鼓勵,這就是地方教會最理想的狀態。

好消息是,不管教會是哪種:嚴格遵循敬拜禮儀的,還是比較寬鬆的;不管是高派傳統還是低派傳統,不管是吉他或管風琴,我們能做到這一點。但這往往意味著要挑戰年長的會眾,讓他們跳出自己的舒適圈,或者至少不反對那些更有表現力的敬拜。

五、讓所有信徒重新撿起自己的祭司職分

Z 世代中不乏想要建設和帶領的年輕人。他們爲有影響力的人所吸引,原因有好有壞。充其量,這並不是因爲他們想成名,而是因爲他們想影響自己的世界。他們想做一些有意義的事情。Z 世代可能是重建制度的一代人,而不是對制度冷嘲熱諷或解構制度的那種人。他們希望參與積極的建設和更新。他們渴望肩負使命。

這就是爲什麼我們不總是讓受薪員工來處理和決定所有事工。相反,我們邀請 Z 世代進入作戰室。我們挑戰他們,讓他們帶領同齡人,並在重要決策上徵求他們的意見。我們盡可能把事工的鑰匙交給他們,給他們自由,讓他們自己來駕馭事工。

當然,這也會導致一些意外和問題,但如果我們真的相信彼得所寫的——我們是有君尊的祭司(彼前 2:9;出 19:6)——那麼就必須付諸行動。

以耶穌爲中心

上述觀點並不是什麼全新洞見。每一點都植根於教會的古老傳統。但我們不應該感到吃驚。啓蒙運動像一顆核彈,將世界炸了個天翻地覆。Z 世代生活在啓蒙運動留下的放射性餘震中。經歷了轟炸的世界告訴人們:上帝要麼根本不在,要麼冷眼旁觀,只有靠自己才行得通。這種仇視生命的環境讓每個人(尤其是年輕人)都渴望屬靈上的活力。核彈之後的世界成了一片沙漠,它渴望再次變成一座花園。

四周都是教會的殘垣斷壁。他們可以看到曾經在這裡矗立著宏偉的教堂、廣袤的牧場、茂盛的樹木和肥沃的農田。他們感受到了某種不和諧——爲什麼明明有更好的,而我卻要在商品化數字末世中吃屬靈垃圾食品呢?

飢餓的人想要填飽肚子。飢餓指出了一個不可否認的事實:飢餓的人是可以被餵飽的。Z 世代意識到,不管他們是否能找到合適的詞語來描述這種感受,但是他們生來就是要吃真正的食物,生活在真正的團體中,培養真正的美感,認識真正的靈,榮耀真正的上帝,永遠享受那真正的救主。

如果上面我講的這些讓你感覺回到了一種更古老、更深刻、更真實的與神的關係中,那是因爲事實如此。這是以耶穌爲生命中心的回歸:耶穌聆聽我們的懺悔,寬恕了我們;祂拯救一群人,使他們與自己合一;祂值得我們大聲敬拜讚美;祂呼召我們去完成使命,並用恩典賦予我們力量。

聖靈在行動。我們禱告求神讓教會的老一輩人看到神呼召他們,放下自己的興趣愛好、財富和時間,來加入這場運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譯:變奏曲;校:JFX。原文刊載於福音聯盟英文網站:Love Is the Greatest Apologetic.

Patrick Miller(派崔克·米勒)是穿越(The Crossing)教會的一名牧師。他在播客《真理超越部落》(Truth over Tribe)中提供文化評論和與領先的基督教思想家的訪談,並且於人合作了《真理超越部落:效忠於羔羊,而非驢子或大象》(Truth over Tribe: Pledging Allegiance to the Lamb, Not the Donkey or the Elephant)一書。他與艾米莉結婚並育有兩個孩子。你可以在Twitter上關注他。

Kyle Richter(凱爾·里奇特),哲學博士,畢業於聖約神學院,是穿越(The Crossings)教會的牧師,也是穿越大學事工 Veritas 的共同負責人。他和妻子諾艾爾(Noelle)有三個孩子,住在密蘇里州哥倫比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