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週關注
拆解「我的真理」:福音如何突破信仰個人化的牢籠
大家談論屬靈話題時,有個短語會經常冒出來——「對我來說」。只要討論涉及真假對錯,這個短語就會立刻出現:「對我來說,我覺得有一位神,信神讓我心裡踏實」;或是「根據我的經歷,對我來說,耶穌是通往神的最佳道路」。這個短語把一切陳述都變成了個人化、相對化的表達。
從個人感受出發,用相對的標準看待問題,未必不可取。如果有人問你該穿什麼衣服,或該採取什麼商業策略時,「對我來說」表明我在分享主觀看法。有些情況下,這樣說沒錯。無論我的意見別人接受與否,都無關緊要。
但當話題轉向神的存在、基督的宣告或福音的真理時,「對我來說」就成問題了。在關乎真偽、正統與異端、罪與公義的領域,我們不是在陳述個人感受,而是在揭示關於世界的客觀事實。在不恰當的場合用這個短語,會淡化真理的絕對性,把真理降格為個人信念。
如今人們崇尚「說出」或「活出」自己的真理,這不足爲奇。當有人說「我要說出我的真理」時,他的意思是,我要坦誠分享我的經歷。這本身是好事。但在信仰議題上,如果我們總是用「我的」「你的」這類詞加在「真理」之前,卻從不宣告真理的絕對性,就是在逃避傳揚福音的使命,而這福音是客觀存在、人人皆可領受的真理。「對我來說」,暗示著我們的觀點只是眾多可選項之一。
然而,真正的傳福音不止於此。它帶來的好消息,絕非個人喜好或內心慰藉那麼簡單;這信息直指人心,要求每個人作出選擇:信還是不信?正是這種直面人心的特質,構成了當今傳福音的最大挑戰。
閱讀全文《拆解「我的真理」:福音如何突破信仰個人化的牢籠》請點擊這裡。
2025 中西部基督徒教育大會—
基督徒生活&靈命塑造專題
8月9日(美中時間9am–4pm)
在這個快速變動與壓力交錯的世代,您是否曾重新省察內在的生命,渴望不只追求事奉的果效,更是成為忠心又討神喜悅的僕人?
保羅「服事主,凡事謙卑,眼中流淚」(徒20:19),你在服事中或許也有眼淚。大會的專題將與你一同從耶利米的事奉來思考事奉的眼淚,從情緒健康的角度尋索靈命的進深,從但以理書思索節制的操練,並有專題深入探討如何走出原生家庭的傷痛,揮別夫妻的冷戰,拾起父母的角色,建立家庭的祭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