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輕人不需要一個「柔化版」的福音
那是2024年秋季學期,我好不容易在泰勒大學人潮擁擠的學生中心搶到一張桌子坐下來讀書時,一個女孩滑到我對面的位置,問能不能坐在一起。我們住在同一棟宿舍,但彼此其實不太熟。我還是點頭答應了。她注意到我筆電背後的貼紙,上面寫著:「(支持) 聖經裡的女性特質,而非女權主義。」
「你怎麼定義女權主義?」她開口問,於是我們開始討論聖經對性別的教導、女性在教會中的角色,以及不同文化運動所帶來的影響。
這場臨時的對話,並不是我第一次和同儕討論爭議性話題。我們曾聊過墮胎、移民、婚姻、種族主義、環保等等。我甚至在六旗遊樂園 (Six Flags) 排遊樂設施的隊伍時,和朋友討論過末世論。
Z世代重視透明的真誠,我們渴望穩定,我們在尋找有歸屬感的群體,而為了找到這一切,我們願意投身思考艱難的議題。最重要的是,我們想要一個整全地闡述一切的真理。Z世代並不需要一個「柔化的福音」。
出生於1997至2012年間的「Z世代」比網路還年輕。我們之中最年長的一群幾乎不記得智慧型手機出現前的生活,而最年輕的一群則從未經歷過「沒有社群媒體的世界」。
我們是一個在不穩定的世界中長大的世代。我們的「公共論壇」在網路上,而不是報紙或公園;我們習慣接收經過篩選、剪輯、片面化的資訊;我們依賴社群媒體,尤其是TikTok,來追蹤新聞;我們傾向不信任既有的體制。政治新聞中的誤導性報導,加上社群媒體放大各種另類觀點與假訊息,使Z世代變得懷疑一切。一切看起來都很虛假,而Z世代不喜歡這樣。
Z世代在一個充滿分裂、似乎隨時可能走向暴力崩解的政治環境中長大。我們親眼見到西方文化拋棄了關於性別與婚姻的傳統理解與自然界限,並把任何反對聲音貼上偏執/歧視的標籤。我們這一代許多人仍被新冠疫情時的封城帶來的創傷影響,無論是對疾病本身的恐懼,還是對政府應對方式的焦慮。而當我們望向未來,許多Z世代擔心自己無法負擔生活成本,特別是住房問題。
除此之外,Z世代很孤單。
雖然我們在網路世界裡的連結比過去時代的人更多,但許多二十幾歲的年輕人卻沒有可以依靠的實體群體。我們這個世代的心理健康困境已被廣泛研究,但我們往往依然只能獨自承受痛苦。
對透明的真誠、穩定與群體的需求,可能正是為什麼有些Z世代開始回歸傳統理想。他們清楚意識到關於婚姻、性別與生命的「不同觀點」之間的張力,並且對主流進步主義提供的解方感到幻滅。
兒童權益倡導者Katy Faust如此總結:
Z世代之所以出現向右傾斜的一個原因,是他們已經親身嚐到並看見家庭破碎如何摧毀他們的生命。他們看著朋友不斷嚐試各種性向標籤,卻依舊陷在憂鬱、焦慮與孤獨之中。他們親身經歷了意義缺失的危機。他們渴望一個替代方案。
不幸的是,許多Z世代的回應,卻是擺盪回一種世俗的傳統主義。例如,許多年輕男性愈來愈被一種「極端的男子氣概」所吸引——由像Andrew Tate這樣的網紅推廣的風潮。他們所倡導的男性形象,把男子氣概與力量劃上等號,美化肉體的情慾,並鼓吹男性要打敗弱者。年輕男性之所以被Tate這類人物吸引,似乎是因為他們看似提供了一種能對抗當前文化中敵視男性的解毒劑。
同樣地,目前西方許多年輕女性也被「傳統妻子」(tradwife) 的風潮吸引。這種潮流把上帝的呼召簡化成一種美學式的扭曲形象,製造出對女性不切實際的期待,甚至可能把聖經中關於「帶領」的教導扭曲成男性的專制。年輕女性之所以被這種風潮吸引,似乎是因為它抵消了西方社會對她們「又要能賺錢養家、又要能當家庭主婦」的壓力——而在世俗的傳統家庭主義裡,她們只需要當好家庭主婦。
然而,這兩種男女性的形象都不能真正滿足人心,因為它們都錯失了真正導致人們生命不穩定、虛假與孤獨的根源——人類與上帝關係的破裂。它們試圖用「人的力量」去修補靈魂上的裂縫。
Z世代需要一個替代方案,而福音的故事正好提供了這個答案。
當人們為了讓福音「好聽一點」而粉飾、淡化其內容時,恰恰減損了福音的大能。福音會開始看起來跟世俗文化中那些帶來毀壞的享樂主義、後現代哲學沒什麼兩樣。對於一個習慣在資訊洪流中篩選真假的世代來說,把福音過濾成「柔化版的福音」,只會讓福音聽起來像「另一個不穩定、最終導依然致孤獨與破碎的意識形態」。
宣講「你照著你本來的樣子被神接納」聽起來很安慰人心,但這並不是真理的全貌。是的,上帝會照我們原本的樣子愛我們、拯救我們,但祂不會讓我們一直停留在原本的生命樣式裡 (羅馬書5:6-11)。當我們迴避講論罪的嚴重性,以及人與上帝關係破裂的後果時,我們就讓基督的犧牲變得廉價。
講論上帝的愛是好的——因為祂本就是愛。但祂的愛不同於世人所定義的愛。祂的愛是具體的行動 (詩篇136篇),祂的愛不以不義為樂——即使是人們喜愛的那些不義之舉——而是以真理為樂 (哥林多前書13:6)。祂的愛是犧牲捨己的愛 (約翰福音 15:13)。
若避開那些聽起來讓人不舒服的經文,只會讓人對上帝和救恩有著殘缺的認識,更讓人覺得福音無法對現實世界帶來真正的改變。
聖經確實能回應不公義、暴力、財務危機,以及孤獨等議題。Z世代需要的答案,唯有聖經能提供——前提是我們必須分享整全的聖經真理。
對一個渴望「透明的真誠」的世代來說,聖經對人類罪性的揭露既透明且真實 (詩51篇;羅3:23)。無論舊約或新約作者,都沒有逃避談論這墮落世界中嚴酷的現實。上帝的話語也誠實指出唯一的救恩之路 (約14:6;羅10:9-10)。聖經宣講真理時,既不矯揉,也不軟化造作 (提後3:16-17;來6:18)。聖經總是透明且真誠。
Z世代想要穩定?上帝是秩序的神 (林前14:33)。祂掌管世界 (詩24:1;太5:45),祂立定是非對錯 (彌迦書6:8),祂審判惡人 (賽13:11;羅1:18),也供應那些先求祂國度的人 (太6:33)。祂是房角石、是堅固的根基 (彼前2:6)。祂賜下穩定的生命,因祂正是穩定本身 (路加福音6:46-49)。
Z世代渴望群體?上帝應許永不撇下、永不丟棄我們 (申31:8;來13:5)。祂差遣保惠師與跟隨祂的人同在 (約15:26-27);祂無條件地愛我們 (羅5:8),並不會任我們一直停留在敗壞中 (帖前4:3)。基督徒擁有一個與眾聖徒共同生活的愛的群體 (弗2:19),並且基督本身就是始我們靈魂完整的陪伴者。
我們基督徒需要傳講基督為我們的罪而死 (賽53:5)。祂親自承受了公義的上帝對邪惡完全的忿怒 (羅3:23-26)。上帝願意拯救任何一個人,無論這個人是多麼墮落的罪人——但祂不會讓罪人停留在原本充滿罪的生命之中。我們在基督裡的真自由並不是繼續犯罪的藉口 (加5:13),祂的憐憫是要引領人悔改 (羅2:4)。唯有相信祂,才能得著救恩。若仍然活在罪中,就會淪為罪的奴隸 (羅6章)。明白基督是唯一救恩的道路,能撕下那遮蔽人眼目、使人看不見當前文化意識形態最終結局的面具 (羅10:9-10)。
我家附近有一間教會,總能清楚地傳講基督的死與復活。但因這間教會僅僅停留在基督最基礎的道理 (來6:1),許多年輕人最終離開了。他們渴望的是能談論世界正在發生的事,並指出上帝如何在他們具體的痛苦中仍有拯救計畫的教會;他們需要看見,這些核心真理——福音——如何與他們的生命真實地連結在一起。一個「淡化版」的福音做不到這一點。
Z世代對耶穌敞開,但對「宗教」保持戒心,因為宗教看起來既虛假且與現實脫節,但耶穌卻是活生生、真實與我們同在的神。
我的一個妹妹,在西得韋爾大學讀大ㄧ時,因爲發現「信仰」不只是宗教,更是「一段關係」後,興奮地愛上耶穌。耶穌是她可以花時間親近、更深認識的神。祂不是個與世上正在發生的事毫無關聯的存在。
如今正是與年輕人分享「整全的福音」的最佳時機,即便這樣的信息對世界而言,有時是冒犯人的 (彼得前書2章)。但我的世代需要知道:當我們質疑將人妖魔化、縱慾且強調利己的文化感覺哪裡出錯時,並沒有發瘋,更不是冥頑不靈的守舊傳統派;我們需要學習並理解「為自己而活」為何最終會讓人焦慮或沮喪。
年輕的世代普遍能感受到我們的世界出了問題,但許多人卻往錯誤的地方尋找答案。世俗保守主義和世俗自由主義ㄧ樣危險。若沒有基督所帶來的真自由、穩定、坦誠及群體同行,一切都不會改變的。當我們真誠且透明地與Z世代對話,並擁抱聖經整全的真理 (包括那些世人最痛恨的部分) 時,我們這飢渴的世代,就會被吸引到基督——那「喝了就永遠不再口渴」的永活泉源面前 (約4:13-14, 10:1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Kenna Hartian is the Habecker fellow at Christianity Today.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本文原載於 【今日基督教】網站,承蒙允准轉載,特此致謝!https://zh-tw.christianitytoday.com/2025/09/gen-z-doesnt-need-a-soft-gospel-zh-hant/